2022年6月17日,江南(中国)组织了主题为“研究分享沙龙”的研究生论坛(语言学方向第二期、总第五期)。本次论坛由江南(中国)及外国语言学研究青年学术创新团队主办,副院长王佳宇教授,英语系秦晓晴教授、柯贤兵教授,俄语系刘永红教授以及学院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伊始,副院长王佳宇教授回顾了上一期论坛的主题,他介绍道本期论坛的主题是原创研究分享,旨在鼓励原创,交流学术经验和前沿,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创新动力。随后,王佳宇教授感谢刘永红教授、秦晓晴教授在百忙之中参加论坛,担任点评专家,也感谢柯贤兵教授等嘉宾的积极参与。他对积极参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
副院长王佳宇教授致欢迎辞
接着,论坛正式进入分享环节。论坛的第一场由秦晓晴教授主持,他对发言人2020级博士生季苏鹤同学及其研究过程做了简要介绍。他指出,该研究从新的视角探讨熟悉的话题,做到了理论新颖和方法论新颖。接着,季苏鹤博士分享了关于听力焦虑、概念以及测量的系统综述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听力焦虑的界定以及测量存在相悖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综述。
在点评环节,秦晓晴教授表示,系统综述,特别是文献荟萃类综述所涉及的工作量很大,要用系统的方式在不同研究间建立起关系,季苏鹤博士通过本次研究在听力焦虑以及系统综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刘永红教授接着点评,他指出善积微者能成著,博士生以及有志于学术的硕士生都要向季苏鹤博士从微观入手、抽丝剥茧和钻研文献的精神学习。
2020级博士生季苏鹤进行分享
英语系秦晓晴教授进行点评
论坛的第二场由刘永红教授主持,2020级硕士生毕远芳作了题为“俄汉文化观念词‘雨’的对比研究”报告。毕远芳同学的研究为俄语或汉语学习者了解民族习俗文化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丰富了俄汉跨文化交际研究。分享完毕后,刘永红教授对此进行了点评。他表示,毕远芳同学坚持了语言本体研究,以小见大,揭示了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同时,研究所用的观念分析法很新颖。其次,该研究提高了语言修养,尽可能避免了不可译性,使得翻译更加精准。
在互动讨论环节中,刘永红教授提到自己在俄罗斯进修时,曾受邀参加了一次题为“论中国风水”的俄汉对比的硕士答辩,他对“风水”一词的翻译存有疑惑,教授们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2020级硕士生毕远芳进行分享
俄语系刘永红教授发言
论坛的第三场由王佳宇教授主持,2020级硕士生周祎进行分享。研究的内容是基于评价理论对中美媒体关于日本排放核废水的报道进行分析。通过对两国新闻报道的对比,该研究旨在分析中美媒体是如何通过评价性资源重构现实,建构自身的立场,而且,生态破坏性话语常被评价性资源所掩盖。基于评价理论的批评话语研究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话语批评意识和能力。
在点评环节中,王佳宇教授提到话语研究是有态度、有责任感的研究,在学术界内中国的学者要勇于站出来讲好中国故事,利用本土化思路或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路开展研究,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争夺舆论话语权做出中国学者应有的贡献。柯贤兵教授接着结合自身经历,建议大家在研究时对现有的理论框架进行修改、创新,提出自己的分析框架。
2020级硕士生周祎进行分享
副院长王佳宇教授进行点评
英语系柯贤兵教授发言
最后,副院长王佳宇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对到场嘉宾再次致以谢意,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对于激励原创、提升研究生学术氛围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表达了对同学们产出原创性成果的期待与展望,为本次论坛划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