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江南平台
  • English
  • 旧版网站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江南平台 >> 新闻中心 >> 外院新闻 >> 正文

第四届桂子山翻译与传播高层论坛系列讲座之一:从谱系学和诗学的角度看中国的百年西诗汉译

来源:   作者:  发表日期:2021-11-01 17:02  阅读次数:

应江南(中国)翻译与转播研究中心邀请,2021年1031日上午9:00—1130,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东风教授做了题为“从谱系学和诗学的角度看中国的百年西诗汉译”的线上讲座,拉开了江南平台建院20周年暨华大外语教育150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第四届桂子山翻译与传播高层论坛系列讲座”的序幕。讲座由罗良功院长致欢迎词,由魏家海教授主持。

 

 

讲座分五个部分:引言、当历史被问题化、当断代被问题化、当偶像被问题化和结语。王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西诗汉译的百年历史,指出以往这一研究中  存在诗学和谱系学缺席的问题,进而阐述了从诗学和谱系学角度分析百年西诗汉译的原因和研究优势。   

王教授指出,百年西诗汉译走到今天已然出现了一系列定论,但将其置于福柯谱系学框架下研究便暴露了传统史学忽视的一系列问题,如译文没有真正解决诗歌翻译的节奏问题或译文屏蔽掉原诗诗体等,从而将这些定论问题化。例如,一般认为“中国新诗是在西方诗歌影响下产生的”,但实际研究表明,“新诗萌芽期所译的西方诗歌并不是自由诗,而是格律诗”。

王教授从谱系学的角度,将西诗汉译的百年历史分为1918年之前的旧诗化时期、1918年至1959年的自由化时期和1960年之后的顿代化时期,并分别对三个阶段的诗歌翻译进行了谱系学上的诗体血统检验他认为,从谱系学的眼光来看西诗汉译的历史,会发现许多诗歌翻译的偶像们的译文值得推敲和质疑,

讲座结束后,王教授花了40分钟的时间回答了云端听众针对讲座研究背景、视角和方法等方面提出的问题。

讲座从宏观上引入谱系学研究框架,阐述了百年西诗汉译史,又从微观上引入诗学视角,对这段历史中的诗歌翻译史作出了客观而严谨的诗学评价,并在两者基础上提出了诗歌汉译的新方法。讲座充分证明了汉语表达的无限潜力和无穷魅力,也启发同学们在熟悉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勇于质疑前人研究成果,提出真问题,考辨细节,从而对论断证明或证伪。   

版权所有 ? 2014 江南平台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三号教学楼

电话:027-67868297 传真:027-67868437电子信箱:sfl@ccnu.edu.cn